当前位置: 首页>走进华商>新闻动态新闻动态HUASHANG ZHIYE
综合性培训及咨询管理方案供应商

罗振宇 2018 跨年演讲

时间:2019-01-08 来源:华商智业 作者:华商智业 点击:1539次

不同于吴晓波的宏大叙事,这一次罗振宇把视角对准了个体命运,用他自己的话说,“关注大环境里个人的行动策略”。

罗振宇全场演讲4个小时,信息量有点大。以下是我梳理的演讲精华——罗振宇的“七个主义”,全文4733字,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。

 

口 述:罗振宇

编 辑:叶开甫

来 源:罗辑思维(ID:luojisw)

 

2018年,发生了多少大事啊。一些大公司干着干着突然遇到了危机,多少被公认有前途的行业,干着干着突然就遇到了拐点。

 

2018年过来之后,我多多少少感觉到,所有那些曾经看起来坚固牢靠的东西后面,现在都需要打一个问号:这个世界还会好吗?

 

以前,变化可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;现在,变化可能成了生活本身。

 

今天我们不操心行业和公司层面的事,就想想咱们自己。

 

做事主义

 

跨年演讲进行到第四年,我们越来越想清楚了跨年演讲是为谁服务的:为做事的人服务。

 

做事的人和不做事的人,有啥区别? 做事的人无所谓悲观还是乐观,我们只关心如何把事做好。不做事的人经常讨论一些抽象的问题:情感和理智哪个重要?理想和现实怎么能平衡?远方和苟且怎么选择?着眼未来和回到初心哪个更重要?

 

你就说这些问题,难不难?烧脑不烧脑?想不想死?

 

举一个例子。我们公司的脱不花,创业四年的同时,结了婚,还生了两个孩子。所以,经常有人问她:作为一个女性创业者,怎么平衡事业和家庭?这个问题的潜台词就是:你一个女性创业者要创业、顾家、养娃,根本搞不定。

 

你看,真实的世界里,并不存在抽象的两难选择。每时每刻,我们做事的人面对的就是一张时间表,就是这张时间表上具体的时间安排而已

 

做事的人和搞评论的人,完全在两个世界。有些事情在做事的人面前,完全不难。

 

 

小趋势主义

 

过去几十年,我们这一代人的行动策略是什么?随大流啊。宁可被说成是猪,也一定要挤在风口。即使看到千军万马,也一定要走上那座独木桥。

 

感谢2018年,让我们有机会反思:我们还能抓住某个大趋势、随大流,然后从此躺着分享里面的红利吗?2018年我们知道,“躺赢”的时代再也不在了

 

整整100天前,我们发布了今年跨年演讲的主题:小趋势。什么是小趋势呢?

 

第一,它小,所以很难察觉。

第二,它不发生在我熟悉的领域里,它是通过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才滚动到我面前。

 

举个例子,这两年餐饮业突然出现很多明星公司,能拿到大资本的投资,餐馆也开始上市了。你有没有想过,为什么餐饮业原来没有资本投资、上不了市?投资人李丰告诉我了一个我从来没想过的因素。

 

餐饮公司能上市,是因为可以通过开分店、做外卖迅速扩大规模,增强盈利能力。为啥能扩大规模呢?因为资本愿意加入这局游戏了;那为什么资本突然间愿意上牌桌了呢?因为餐饮业现在账目清楚、摆脱现金交易了。那为什么账目能清楚了呢?因为移动支付。

 

凡我赶不上的,我就做好准备,到未来等它。

 

 

还原主义

 

前面我们讲了,小趋势不能跟,不能追,靠感知。那怎么办?只能把问题的方向指向我们自己。

 

我经常扪心自问:我能看到事实吗?

 

我的朋友梁宁给我讲了一个故事。2018年,她去大学校园做了一个调查,结果,她调查的每一个人都说“我相貌中等偏上”。 听完梁宁的这个发现,我心里默默地想,原来有这么多人,跟我一样,觉得自己相貌中等偏上

 

还原能力才是做事的人,逼近事实真相、把握小趋势最稀缺的能力。

 

理性乐观主义

 

在准备跨年演讲的过程中,很多人跟我说:罗胖,我知道你是个乐观主义者。今年那么多人悲观,你能不能借跨年演讲,给大家鼓鼓劲,打打气,说点乐观的话?

 

最聪明的做法,就是做一个理性乐观派。只有这个选择既符合我们的理性,也符合我们的情感,还符合我们的利益。

 

我是个创业者,乐观是我们这批人的性格底色,不乐观,这年头没法做事。评论家们分析环境,有的人说悲观,有的人说乐观,这些分析,哪个我都听,哪个我也不全信。我唯一关心的是,我手头的事上具体的难处。

 

2018年是很难,但是我们做事的人都知道: 2018年难,哪一年不难?

 

你去问一个创业者,哪一个决策不是如履薄冰?

你去问一个程序员,哪一个产品的需求是好实现的?

你来问问我,哪一年的跨年演讲是好准备的?

 

这和今年这个年头是什么情况有关系么?一个做事的人,总要以某种方式确认自己在这个世界的存在。

 

非共识主义

 

听到“非共识”这个词,挺陌生,今年是梁宁把这个词带到了我面前。这是她对什么是创新的一个解释。

 

但是你不要以为非共识就是跟这个世界抬杠,抬杠谁不会,见什么骂什么,看什么都不顺眼,什么都想否定。那不叫“非共识”,那叫“反共识”。那怎么会是创新呢?

 

我们这一代人提起创新总觉得特别高大上,但是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么?从事后看,成功者的路上,那是一个正确连着一个正确,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,但这是事后看。如果从过程中看,你就会发现,在他的路上,那是一个非共识连着一个非共识,甚至在别人看来,是一个错误接着一个错误。在他自己看来,是一个压力连着一个压力。

 

 

就在我自己这短短几年的创业历史上,其实就感受过好几个这样的时刻。几年之后,我知道了两件事:

 

第一,一个创新的想法,在它冒头的那一刻,连亲爹亲妈都觉得它是个怪物;

第二,如果它后来不被社会接受,它就真的是个怪物。

 

这两个逻辑结合起来理解,才是梁宁说的“非共识”。非共识从来不反对什么,它只是把被忽略的东西呈现出来而已。

 

 

现在上海和深圳出现了一种“一人食餐厅”。你去那里吃饭,进门点餐用手机,出门结账用手机,你坐在一个三面封闭的小格子里,上菜的时候,有人打开活动隔板,迅速把菜推到你面前,你连服务员都看不见。

 

2018年天猫“双十一”显示,迷你微波炉销量增长980%,迷你洗衣机销量增长630%,一人吃的火锅销量增长210% ……这背后都是同一类非共识:一个人也想好好生活。

 

所以,很多人看到创新者都会问:你干的是什么事,你疯了吗?创新者心里其实在说:你瞎了吗

 

结语

 

2019年还是来了。天高地广,世界又是一个新的样子。不管2018年我们过得怎样,我们都有机会重来,也必须重来。

有些东西,过去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,它们很重要,我们在它们那里也能获得安全感,但是我们很少反思,我们为了获得这个安全感付出的代价是什么?

 

2018年后半年,很多人会说:变化来了怎么办?整场下来,你明白了吧。一个做事的人,怎么会怕变化呢?我是巴不得变化到来的,如果这个世界没变化,还有什么机会轮得着我吗

 

这次的跨年演讲我们问,2018怎么看?

 

那么,2019怎么办呢?

 

就像作家阿尔贝·加缪说的:“对未来最大的慷慨,是把一切献给现在。”


分享到:

公众号

视频号

抖音号

微博号
Copyright © 2016-2025 青岛华商智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  鲁ICP备15001408号-1    百度地图
  技术支持:青岛网站建设-青华互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