拖延症不是病,但是危害一点不小,它能够在无声无息的状态下毁掉你的人生。列举拖延症的五大罪状,让你看明白,拖延症是如何让一个高效能人士变得平庸,又如何让一个平庸之辈变得低效能人士的。
拖延症会蚕食一个人的自信心,第一次拖延5分钟,第二次拖延10分钟......渐渐地,不能按时完成任务,然后进入不断被批评,不断被贬低,从而接受自己能力低下的现实。
当所有人都说你不行时,你开始相信大家,开始怀疑自己,你变得越来越不自信,导致工作状态越来越差,效率越来越低,逐渐沦为平庸之辈。
如何处理自己的拖延?如何让自己的生活更有自我性? 通过以下几个方面,我们将变成更自律:
确立一个可操作的目标(什么是可操作的目标?这个目标不能只是靠想象就来定的,而是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制定的,并且在你执行的过程中可以观察、而且是具体而实在的),而不是那种模糊而抽象的目标。
比如:有的人给自己定的目标是,我要变的自信,我要不再拖延等等,这听起来就很模糊。
不是:“我要停止拖延。”
而是:“我要在某个时间之前完成某件事情。”
另外还要将你的目标进行分解,比如说你给自己自己今年定了一个目标,是要考取某个证书,这是你今年的总目标,为了完成这个总目标,你还需要把这一年分解12个月,在这12个月里每个月完成多少,甚至是再细化到每周,这样你才知道每周都要做些什么。每一个迷你目标都要比大目标容易达成,小目标可以累积成大目标。
不是:“我打算要写那份报告。”
而是:“今天上午10点,我将花半个小时设计出一个表格。然后明天上午8点半,我将花另外半个小时把数据填进去,再接下来一天,我将根据那些数据花一个小时将报告写出来。”
这样的计划,就容易执行,不难看出,在这样的计划中,有具体的时间点,这就给人以紧迫感;另外还有将要用多长时间,这给自己了一个心理预期;最后是要做什么样的事情。
很多人不会管理自己的时间,比如正在做这件事情,有人叫他去做其他事情,他马上又去做其他的。过很长一段时间回来以后,发现自己的事情也耽误了。你可以先考虑自己的将要花多少时间在自己要做的这件事情上,然后再考虑有没有时间来帮别人完成。
不是:“明天我有充足的时间去做这件事。”
而是:“我最好看一下我的日程表,看看我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做。上次那件事所花的时间超出了我的预期。”
只管开始做!不要想一下子做完整件事情,每次只要迈出一小步。
记住: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。”
不是:“我一坐下来就要把事情做完。”
而是:“我可以采取的第一个行动是什么?”
利用接下来的15分钟。任何事情你都可以忍受15分钟。你只能通过一次又一次的15分钟才能完成一件事情。因此,你在15分钟时间内所做的事情是相当有意义的。
不是:“我只有15分钟时间了,何必费力去做呢?”
而是:“在接下来的15分钟时间内,这件事的哪个部分我可以上手去做呢?”
为困难和挫折做好心理准备。当你遭遇到第一个(或者第二、第三个)困难时,不要放弃。困难只不过是一个需要你去解决的问题,它不是你个人价值或能力的反映。
不是:“教授不在办公室,所以我没办法写论文了。我想去看场电影。”
而是:“虽然教授不在,但是我可以在他回来之前先列出论文提纲。”
可能的话,将任务分派出去(甚至扔掉不管!)。你真的是能够做这件事的唯一人选吗?这件事情真的有必要去做吗?
记住:没有人可以什么事情都做——你也是。
不是:“我是唯一一个可以做好这件事的人。”
而是:“我会给这件事找个合适的人来做,这样我就可以去做更重要的事了。”
保护你的时间。学会怎样说不,不要去做额外的或者不必要的事情。
为了从事重要的事务,你可以决定对“急迫”的事情置之不理。
不是:“我必须对任何需要我的人有求必应。”
而是:“在工作的时候,我没必要接听电话。我会收看留言,然后在我做完事情后再回电。”
留意你的借口。不要习惯性地利用借口来拖延,而要将它看做是再做15分钟的一个信号。或者利用你的借口作为完成一个步骤之后的奖赏。
不是:“我累了(抑郁/饿了/很忙/很烦,等等),我以后再做。”
而是:“我累了,所以我将只花15分钟写报告,接下来我会小睡片刻。”
奖赏你一路上的进步。将奖赏聚焦于你的努力,而不是结果。小心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:你可以说杯子是半空的,也可以说它是半满的。
记住:即便是迈出一小步也是进步。
不是:“除非我全部完成,否则我就会感觉哪里不对。”
而是:“我已经走出了几步,而且我做事非常努力,这感觉很好。现在我打算去看一部电影。”
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,你能够做出自己的选择。你可以拖延,你也可以行动。即便在你心里不舒服的时候,你还是可以行动。
并且以往的历史无法决定你当下要怎样做,你也不必等到完美之后才觉得自己具有价值,因为你可以从学习、成长和挑战自己中获得快乐。
——文章来源于网络,侵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