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走进华商>新闻动态新闻动态HUASHANG ZHIYE
综合性培训及咨询管理方案供应商

刘春华评电影《夺冠》:四个字撑起新女排精神

时间:2020-10-16 来源:华商智业 作者:华商智业 点击:763次

2020年10月9日是国庆节中秋节双节8天结束的开工日,史上最长的假日超过了以往春节7天的假期,堪称假日之最。

 

据说,开工之后,第三天继续休周末。2020年,仿佛有两个关键词刻骨铭心,一个是居家,一个是放假。

 


 

 

在这个难得的黄金假期里,电影《夺冠》终于在电影院上映了。

 

笔者平时不常在影院看电影,这次可不同,尽管手头的书稿在修订,几个咨询项目也在最为关键的推进期,但推迟206天上映的《夺冠》绝对值得期待,何况是女排精神确实是笔者这个时代特别推崇的,至今想起来还都热血沸腾。

 

 

 

01
喊冤《夺冠》:黄金档期缘何只排第三?!

 

2020年10月9日官方公布的数据说:10月1日-8日,我国电影票房超过38亿元,其中《我和我的家乡》《姜子牙》《夺冠》位列档期票房前三名。

 


 

 

正是这个排名激发了我写影评的冲动——如果《夺冠》排在第二位也就罢了,毕竟《我和我的家乡》是时令性的爱国题材电影,而且演员阵容强大,几乎囊括了所有的一线电影明星。

 

那个《姜子牙》排第二,在《夺冠》之前就有些莫名其妙了。看《夺冠》,也顺带着看了3D国产动画电影《姜子牙》——绝对是看在去年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的面子上去看的,看后笔者大跌眼镜,我真怀疑这两个电影是否真是一家制片公司制作的。

 

我的评价是:剧情逻辑混乱,不知道在倡导什么,我看到那些满怀期待的儿童们在父母陪伴下观影后,一直追问父母:那个被九尾妖狐困住灵魂的女孩怎么样了?她为什么被困住?……说实话,我也回答不了这个用心看电影孩子的问题,我看到他懵逼的父母也一脸困惑。

 

《我和我的家乡》确实应该排第一,总导演宁浩看来是花了心思的,而且这个作为去年《我和我的祖国》的姊妹篇,创意很好。

 

五个板块五个主题,但核心主题没有变,尽管每个板块的剧情内容都有拼凑的嫌疑,但为了迎合时代,为了与时俱进,已经处理的很不错了。为了证明自己是一线演员,里面的扮演者还是很拼的,尤其黄渤。

 

但《夺冠》排在第三位,有点冤。

 

 

 

02
《夺冠》的遗憾:无法成为爆款电影

 

但接下来的豆瓣的评分似乎在确凿一个实情:《夺冠》不冤。截至到2020年10月7日18时,《夺冠》票房仅有6.3亿元,豆瓣评分也停留在7.3分,低于导演陈可辛此前的作品,成为爆款已无可能。

 

在网络上,观众对《夺冠》的评价也呈现两极分化,有着“中国女排”情节的观众,全程泪目,直呼这是“陈可辛最棒的作品”;而就电影的完整度来看,也有观众认为整部片子更像是《郎平传》,但青年郎平和作为女排教练归来的中年郎平之间,又缺失了一大段人物的成长。

 


 

 

不知道《夺冠》背后究竟经历了什么,为何206天后才推出,除了疫情的原因,应该还有其它背景因素。

 

电影中,老女排队员都没有名字,只用队服上的编号来表示;彭昱畅饰演的“陪打教练”也没有姓名。

 

2013年去世的女排队员应该是陈招娣(刘敏涛扮演),但在电影中没有名字,是笔者查了资料推断而来。

 

还有一点遗憾,2004年陈忠和执教的中国女排获得了雅典奥运会金牌,与俄罗斯女排的最后决赛中,在先失两局的不利情况下,奇迹般地连扳三局逆转战胜俄罗斯,继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夺冠以来第二次在奥运会女排比赛中摘得金牌,可惜电影因为题材等问题无法提及这次精彩赛事。

 

《夺冠》背后的纠结之处肯定不止这些,看来陈可辛导演也不容易。但瑕不掩瑜,《夺冠》仍然是一部经典的弘扬爱国主义和正能量的好作品

 

 

 

03
《夺冠》的精彩1:诠释了“旧”女排精神

 

《夺冠》极尽还原了两场中国女排的比赛:

 

 

两场比赛都拍得酣畅淋漓,细节之处处理得非常好,是陈可辛导演的经典手笔。

 

那么究竟什么是女排精神,大概是这部电影要交代给观众的最主要的命题。

 


 

 

如果直接从电影中直接得出,还是比较难。笔者仔细观影,几乎到了做笔记的地步,只得到了黄渤扮演的教练的半句话:女排精神就是我们的国家……后面就没有下文了。

 

其实,如果仔细总结,曾经的女排精神(本文姑且称为旧女排精神)就是四个字:拼命夺冠。那个时候,对女排队员来说,“排球不仅是我们的工作,还是我们生命的全部。”

 

在福建漳州女排训练基地,墙上斑驳陆离的排球印足以说明这一切。

 

为什么我们渴望夺冠?那时,我们的内心还不足够强大,我们需要世界冠军来证明我们的存在,来撑起我们的自信。

 

 

 

04
《夺冠》的精彩2:诠释了“新”女排精神

 

电影《夺冠》的叙述脉络凸显了两场世界级的较量,一场是1981年的日本世界杯女排赛,一场是2016年的巴西奥运女排赛,两场比赛诠释了新旧女排精神的转变。

 


 

 

2013年,郎平再次回归女排教练,她推行了三项改革计划,顶着内外两种压力,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改革。

 

她推行的一项改革就是大国模式的培训计划,设立女排队员储备池。同时,在训练上也更加“人性化”,契合90后球员的价值观。

 

她还针对每个队员不同的情况给予个性化定制:朱婷身体单薄,郎平给她准备了蛋白粉;惠若琪需要加强体能训练,美国私教安排杠铃课……训练到时间就停止,鼓励球员去谈恋爱。

 

“排球是我们的工作,但不是我们生命的全部。”这是电影里的台词,而这时候的女排精神(本文姑且称为新女排精神)是:理性夺冠

 

夺冠不是我们比赛的唯一目的,而是享受比赛,让自己真正地找到自己内心那个定位,享受运动,享受过程

 

 

 

05
《夺冠》投射国民心态:拼命与理性的平衡

 

我在上一节里提到了郎平推行的一项改革就是大国模式的培训计划,设立女排队员储备池。

 

这个“储备池”其实就是专门挑选那些把排球当事业而不是当职业的球员,这可能是导演给大家的一个彩蛋,但是能打开的估计没有几个人。所以,球员的选择比球员的训练更为重要——热爱才是第一要义

 


 

 

如果排球是你的事业,那么你即便是拼命也是快乐;而如果排球是职业,你一定要夺冠,拼命夺冠,来提高你的投入产出比。这个时候,为了夺冠,你会失去理性,观众也会失去理智,队员的心理压力更大。

 

这和我们此时所倡导的国民心态是吻合的:道路自信,理论自信、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让我们的内心空前强大,我们渴望世界冠军,但我们更渴望“自尊自信、理性平和、积极向上”的国民心态。

 

“得之坦然,失之淡然,争其必然”,“三然”人生,顺其自然吧!

 

看看《夺冠》,你内心会淡定和理性很多。真的,不信你试试。

 

还有,你学会该以什么心态观看推迟到2021年的第32届东京奥运会的女排赛了吧?

 

 

本文作者:刘春华
       作者简介:中国著名职业经理人,“政学研企”四体合一的实战派和理论派相结合的管理专家;南开大学管理学博士;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EMBA课程教授;原海尔集团营销总监,原帅康集团常务副总裁,现任华商智业集团董事长;中国营销界最高奖项——“营销金鼎奖”获得者;中国品牌界最高奖项——“太阳花奖”获得者。天津卫视《非你莫属》栏目BOSS团成员,CCTV《经济信息联播》专家团成员,2019年经管类畅销书《华为营销基本法》作者。

分享到:

公众号

视频号

抖音号

微博号
Copyright © 2016-2023 青岛华商智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  鲁ICP备15001408号-1    百度地图   技术支持:青岛网站建设-青华互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