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是第二次参加公益学院,您觉得和上一次有什么不一样的?
周丹彤
这期的课程更扎实,整体的从授课的导师、整体的现场感受,这次更大的区别在于更接近课堂,上次的更像是会谈,座谈。
杨志勇
这一次相比较上次,集中于一个地点上课,我觉得更容易专注,聚在鸿基金公益学院的旗下,不变的是这种精神。
吕成刚
这次的课程比较多元化,非常的跨界,我觉得非常好;还有这次的场地不像上次换了好几次,这样比较更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。
问:这三天的课程下来,您觉得对自己的领域或者行业有什么收获或者启发?
答:当然有了,对我来说,首先是跨界了,对营销这一块不怎么懂,但是听了刘春华老师的课程,能提炼出很多的精华,而且下课后我还做了笔记和汇总,我觉得这种受益是终身的。而且我还会实际的运用到我的团队。
答:刘春华导师讲了很多有关营销方面的,对人的理念,甚至从企业定位到企业口号、企业名称,对我们做企业的人来说都是有所帮助的,老师讲的很精彩,就是感觉课程太短了。
答:当然有启发,因为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专业和角度,不同的上课风格,我觉得我们都受益很多,但是我觉得课程太短了, 好多的知识都没有渗透,如果下次时间再长一些就好了。
答:收获特别大,而且是巨大,实用性特别强,特别是张志东老师的课,和文化方面有关,和我们的企业有关联,讲的特别透彻,就像真实的案例再现一样。
答:我觉得每天的收获都挺大,不仅仅是同学之间的收获,更多的是老师给到我们很多关于管理方面的知识,特别是在品牌建设、品牌营销,讲的都很有亮点,不是只有理论上的东西,更多的是实践经验加上一定的理论造诣,这样的专家老师,收获很大。
答:我会祝鸿基金越来越好,希望能有更多的企业家在这里受到帮助,能够影响更多的人来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。
答:真心实意的越办越好,通过在这学习,提高,然后自身无论是受益的提高,还是公益性的增长,希望未来能够通过这样的机构或者组织影响更多的人。
答:从公益学院来讲,更尊重咱们的陈院长,通过这个平台,通过他自己的资源,给我们学员提供了这么好的平台和学习。并且带领我们从公益的方面参与公益,因为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,要结合大家的力量,让小爱结成大爱,最终是走到这一步。